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母乳分析仪早产母乳营养成分的分析
- 上一篇内容: 母乳分析仪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 下一篇内容: 母乳分析仪高效的乳汁成分分析仪
早产儿母亲乳汁营养成分的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 2012 年 11 月至 2014 年 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分娩产妇 170 人的母乳 339 份,用 MIRIS 母乳分析仪检测母乳中宏量营养素及能量,比较各组母乳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 (1)早产母乳中蛋白质含量:初乳 > 过渡乳 > 成熟乳(2.22±0.49 g/dL vs1.83±0.39 g/dL vs 1.40±0.28 g/dL;P<0.01); 初乳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低于过渡乳(分别为 2.4±1.3 g/dLvs 3.1±1.1 g/dL,P<0.01;6.4±0.9 g/dL vs 6.6±0.4 g/dL,P<0.05;55±9 kcal/dL vs 62±8 kcal/dL,P<0.01)。(2)早产初乳蛋白质高于足月初乳(2.22±0.49 g/dL vs 2.07±0.34 g/dL,P<0.05)。(3)≤ 30 周早产初乳蛋白质含量最高(2.48±0.68 g/dL),与 30+1~33+6 周组(2.11±0.25 g/dL)和≥ 34 周组(2.22±0.39 g/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0 周早产初乳能量显著低于 30+1~33+6 周(51±6 kcal/dL vs 58±8 kcal/dL,P<0.05)。
≤ 30 周早产过渡乳中碳水化合物显著高于 30+1~33+6 周组和≥ 34 周组(P<0.05)。30+1~33+6 周成熟乳蛋白质显著高于≤ 30 周和≥ 34 周组(P<0.05)。
早产母乳与足月母乳所含营养成分不同,早产母乳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 [1]。国外研究发现早产母乳中的宏量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孕周的母亲或同一母亲在不同泌乳期乳汁中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别。
我国早产儿母乳喂养率低,是NICU 工作的薄弱环节 [3],更缺乏早产母乳营养成分及动态变化的资料。由于我国与国外早产母亲在遗传背景、营养状况及生活饮食习惯等方面均明显不同,因此不能将国外早产母乳营养成分数据直接应用于我国早产儿母乳喂养实践中。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 170 例产妇母乳中营养成分进行系列检测,研究我国早产与足月母乳及不同孕周早产母乳之间的差异,探讨早产母乳营养成分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为进行早产儿个体化母乳强化喂养提供可靠的
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母乳分析仪院产科住院的早产或足月分娩、自愿参加此研究的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
入选条件:(1)孕周 <37 周分娩的产妇或孕周≥ 37 周、无孕期合并症、单胎分娩的产妇;(2)入选时母乳喂养并同意母乳检测的产妇。
排除标准:(1)孕前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血液、胃肠道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者;(2)有疑似或确定的孕期长期用药史者;(3)吸烟、饮酒者。
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和足月组;早产组根据产妇孕周分为≤ 30 周组、30+1~33+6 周组和≥ 34周组。
本研究通过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的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